走近“乐器之王”——管风琴

买包网 2023-08-15 09:52 编辑:admin 258阅读

走近“乐器之王”——管风琴

今晚抽时间陪家人到长沙音乐厅参加《长沙艺术讲堂:走近“乐器之王”――李艺花管风琴互助工作坊》,听取了李艺花老师讲解“乐器之王”――管风琴的有关知识。

据介绍,管风琴属于气鸣式键盘乐器,是流传于欧洲历史悠久的大型键盘式乐器,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管风琴有的体积很大,一般在欧洲的教堂和世界各地大型高档次的音乐厅能见到,体积小的一个也能搬得起。长沙音乐厅就安装了德国进口的大型管风琴。今晚老师和小朋友们安装的一台管风琴体积就是很小的。管风琴属于真正的高档乐器,所以称为“乐器之王”。

今晚管风琴互助工作坊的主讲嘉宾李艺花老师,是旅德管风琴演奏家。是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音乐表演大学史上唯一一位管风琴独奏演奏家及管风琴室内乐演奏双项最高文凭获得者,先后在德国、奥地利、波兰等多个知名音乐厅、教堂表演过,曾获得第一届波兰洛茨国际管风琴比赛第一名等奖项。现任浙江音乐学院管风琴教师。

此次工作坊主要是传播管风琴的有关知识,让更多的民众了解熟悉管风琴,推动管风琴演奏人才的培养,同时,李艺花老师明天将长沙音乐厅有专场管风琴独奏音乐会。

管风琴被称为什么

问题一:被称为“乐器之王”的是什么乐器? 由于它的体积最大、内部结构最复杂,优良全面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都是其他任何乐器(除为数不多的教堂、音乐厅中的管风琴外)无法与之相比拟的。 因此,现代钢琴被众多的音乐家们誉为“乐器之王”。

问题二:铺在教堂上的大型管风琴叫什么? 管风琴(pipe organ)属于气鸣乐器(参见“乐器”词条),流传于欧洲的历史悠久的大型键盘乐器。管风琴是风琴的一种,不同的是风琴是通过脚踏鼓风装置吹动簧片使簧片振动来发音,而管风琴是靠铜制或木制音管来发音。早期演奏管风琴通常需要两人搭档,一人演奏,一人鼓风(一般是来自教堂信徒种的小男孩)。这种方式延续了2000多年。后来管风琴的规模越来越大,依靠人力鼓风已经是力不从心了,就开始用机械设备来鼓风,因而又发展出了更复杂的键盘机械结构DD因为巨大的风压,用单纯的人力已经不可能压下键盘了。现在常见的管风琴有机械式管风琴、机电式管风琴和电动压气式管风琴。 管风琴由音管、音栓、键盘、轨杆机、风箱、琴箱组成。管风琴的音管一般为哨管和簧管两种不同发音方式的管,以哨管为主体,大都以木料制成。音栓也叫拉栓,是圆形突钮,可推进推出,通过轨杆机操纵滑板,控制音管;滑板上有与该排各音管对应的洞孔。音栓主要有:主要栓、笛音栓、弦音栓、簧音栓、变化音栓、混合音栓、联键音栓等。管风琴音量洪大,气势雄伟,音色优美、庄重,并有多样化对比、能模仿管弦乐器效果,能演奏丰富的和声。 所以是靠簧片来发声

满意请采纳

问题三:加勒比海盗里章鱼船长弹奏的管风琴曲子的名字叫什么? 你好!

叫Davy Jones,那段管风琴演奏,实在是太帅了!

下载地址:

ost.dbmov/.../3.mp3

问题四:青梅成时的电影吹的风琴名字叫什么 鬼话怪谈祥云寺

8.8分

主演:彭禺厶陈玉勇何欣子导演:刘轩狄

类型:惊悚悬疑奇幻

时长:67分钟

年代:2017

地区:内地

简介

问题五:哪种乐器被称为“乐器王后” 乐器之王是钢琴(其实最早指管风琴,不过现在由钢琴替代了),乐器皇后是小提琴,也经常被称为乐器公主

问题六:记得有首歌里面有一段很好听的风琴,忘了叫什么名字了 what are words

问题七:手风琴又称什么乐器 应该称为键盘类乐器。

问题八:二战时期,被德军称为,斯大林的管风琴是喀秋莎火箭炮,有谁知道为什么被称为喀秋莎么? 火箭炮“喀秋莎”

《喀秋莎》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勃兰切尔,他是用诗人伊萨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诗写成的。

这首歌曲创作于1939年,但当时并没有流行,是两年后发生的苏联卫国战争使这首歌曲脱颖而出,并伴着隆隆的炮火流传了开来。如此说来,恰恰是战争使《喀秋莎》这首歌曲体现出了它那不同寻常的价值,而经过战火的洗礼,这首歌曲更是获得了新的甚至是永恒的生命。

按通常的规律,战争中最需要的是《马赛曲》《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那样的鼓舞士气的铿锵有力的歌曲。而这首爱情歌曲竟在战争中得以流传,其原因就在于,这歌声使美好的音乐和正义的战争相融合,这歌声把姑娘的情爱和士兵们的英勇报国联系在了一起,这饱含着少女纯情的歌声,使得抱着冰冷的武器、卧在寒冷的战壕里的战士们,在难熬的硝烟与寂寞中,心灵得到了情与爱的温存和慰藉。

1942年初,一种速射的自行火炮在苏联乌拉尔的兵工厂里以惊人的速度被大批量地生产出来,并很快装备到红军部队。这种火炮斜置在卡车上,能并排发射火箭,不像榴弹炮、加农炮那样笨重,不仅移动方便,而且火力凶猛,所以,战士们非常热爱这种武器。这种火箭炮的发射架上标着字母“K”,这是某兵工厂出厂时的标记。操纵火炮的红军战士就根据这个字母“K”,把大炮命名为“喀秋莎”,这个别名迅速在苏军里传播开来。一首歌曲的名字与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同名,这无意间又促使了这首歌曲的流传。

战争让《喀秋莎》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后来,随着战事的发展,《喀秋莎》这首歌曲还传唱到东欧的一些国家。波兰人民曾将喀秋莎作为战斗号令,而保加利亚的游击队员还曾将这首歌曲作为联络信号。更为出人意料的是,当时,就连许多德国士兵也喜欢上了《喀秋莎》这首歌。

那是在一次战斗的间隙,在红军一个步兵连的战壕里,疲惫不堪的士兵们突然听到随风飘来的熟悉的歌声:“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他们仔细听,发现那歌声竟然是来自对面的德军阵地。苏军一位中尉连长从望远镜里看到,在对面的阵地上,一伙德军正围着一架留声机欣赏着这歌曲。这个步兵连的战士们震惊了,愤怒了,他们未经请示就向敌军阵地发起了攻击,战斗非常惨烈。当他们打退了德军,找到那架留声机时,发现唱机仍在转动着,仍在唱着……中尉连长捧着唱片跪在地上失声痛哭,许多人都跟着哭了,为了夺回这张唱片,8个红军士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后来,上级军法部门对这次违令攻击事件进行了责任调查。一位团长在被调查时说:“如果我当时看见喀秋莎被一群法西斯豺狼包围着、蹂躏着的时候,我也会这样做!”军法法官被感动了,后来,调查不了了之。

1945年春天,苏联红军200多万人突破波德边境,攻入德国本土,从南北形成夹击,包围了纳粹帝国的巢穴柏林。4月16日,红军对柏林外围开始进攻。

那正是一个梨花盛开的季节。前进中,许多部队齐声唱起了《喀秋莎》,而为这歌声伴奏的,是2000多门“喀秋莎”火箭炮的呼啸声。一位随军记者当时激动地写道:“天哪,这是怎么了,简直就是‘喀秋莎’的歌声在向柏林进攻。”

战后,苏联当局为了表彰《喀秋莎》这首歌在战争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专为它建立了一座纪念馆,这在人类的战争史和音乐史上,应该是首例。

问题九:这种手风琴叫什么名字,好像挺古老的 其实就是一般的手风琴,只不过生产时间早了点,外形、音色和现在的不大一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