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白条鸡才好吃

211 2025-05-08 19:23

一、怎样做白条鸡才好吃

香菇烤鸡

1、加工白条鸡:白条鸡在水中浸泡半小时,去掉浸出的血水。洗净后,用刀从体腔内向外扎一扎,注意不要扎破皮(目的是为了使鸡腌得均匀)。

2、制卤:八角50克、肉桂50克、山奈15克、草果35克、小茴香45克、砂仁20克、花椒20克、丁香5克、香叶3克、白芷5克、陈皮15克、桂皮40克、豆蔻30克、紫蔻30克、香菇15克、生姜50克、良姜30克等。调料用纱布包扎好。将清水25千克倒入锅内加盐4千克,再加调料包,煮沸后加味精0.1千克。然后倒入浸泡缸中冷却使用。

3、浸卤腌制:先将洗泡后的鸡体腔内灌满卤,然后叠放于浸泡缸内,上面覆压重物。夏季一般2~3个小时,春、秋季为6小时,冬季12小时。夏天热时若要加速鸡的腌制时间可在浸泡缸中加入适量磷酸盐、硝酸盐。

4、调料:淹制好的鸡膛内装葱l根、姜2片、香菇1块,料面少许(料面由上述调料磨成面再加入其重量的1/2味精而成)。

5、烤制:烤炉温度升至230℃放入鸡烤制。烤制过程要不断翻动,使鸡烤匀。1小时后,关闭烤炉,即可出炉。 ☆ 特点:成品表面油亮金黄,香气诱人,皮脆肉嫩,风味胜过其它一般烧鸡、炸鸡。

六味斋熏鸡

原料配方:白条鸡100千克食盐3千克葱2千克蒜头400克生姜400克花椒100克小茴香80克将香料装布袋使用。

制作方法:

1.选料:选用当年的公鸡或1~2年的淘汰母鸡。宰杀、煺毛、开膛去内脏后,清水浸泡1~2小时,去掉血污。

2.整型:将白条鸡用木棍打断鸡腿,用剪刀将膛骨两侧软骨剪断,并将爪弯曲插入鸡腹内,鸡头压在左翅下,此谓盘鸡。

3.煮制:先将白条鸡放入沸水锅内初煮10~15分钟,恢复紧缩。取出冲洗。然后,把配料连同鸡一起下锅煮制,在90℃左右的水中,嫩鸡煮1~2小时,老鸡煮3~4小时即熟。

4.熏制:采用锯末屑为熏料。将煮熟鸡置入熏炉,在炉底铁板上撒锯末和白糖,再将铁板烧灼热,然后起烟,密闭熏炉。熏制15分钟,当烟变白色时,鸡呈红色时,即可起锅。再刷一层香油,使其更加光亮。

产品特点:造型美观、色泽鲜艳、熏味芳香、肉质柔软、细嫩、携带方便。

二、化学武器的防护有哪两类

佩戴防毒面具 使用呼吸器 封闭有毒环境等

三、《学会看病》读后感

《学会看病》读后感

《学会看病》是一篇母亲的记事文。

文中的母亲想让儿子自己学会看病。我认为,孩子首先要学自立,独立去面对各种危险,各种磨练,才能有坚强的意志。而我,把意志放在第一位。

母亲让生病的孩子独自去看病时,说到:“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后悔….”等复杂矛盾的心情的时候,我马上体会到,母亲很心疼。爱子情深,那孩子可是母亲身上割下的一块肉呀!我在想,母亲是多么的伟大,当她忍着剧痛生下孩子时,听到孩子的哭声后,先是喜悦而不是疼痛。母亲完全忘了刚才的剧痛,因为她认为自己生下的是一个幼小的生命,而没想哺育他(她)的过程会是多么的艰辛。

文中的母亲的爱是伟大的,因为她知道爱孩子就应该用孩子。我想到了雍正皇帝少年时领悟到的一段话:“爱不是爱,是溺爱;恨不是恨,而是恨铁不成钢;喜不是喜,喜多便会骄纵;忧不是忧,犹多便会自强;福不是福,福多便会招祸;祸不是祸,惧祸便会得福。”雍正的话使我开窍,爱不能溺爱,恨铁不成钢也是恨,福祸能相交相替。

我还想到一个故事:鹰妈妈把刚出生的小鹰扔在山崖下,让小鹰自己扑翅膀飞,飞不上来只能送死。鹰妈妈舍不得,但她清楚,上不来的小鹰日后也只能送死。这,就是肉弱强食。

鹰妈妈的故事让我清楚的认识到,在这个世界里,要想竞争,只能让自己变强,而不是让对手变弱。

我明白,自立才能生存,拼搏才会胜利。

四、什么样的鸽子才算的上好鸽

身长和体重

对于飞行物体来说,平衡和比重是决定飞行效率的关键。虽然取得好成绩的鸽子在身长和体重方面各不相同,但就总体而言,绝大多数冠军鸽的身长和体重都接近一个常数。

赛鸽的修长体形和短圆体形主要是由胸骨和尾羽的长度决定的。胸骨短的鸽子胸肌也较团实而凸出,爆发力强,拍翅频率高,飞行速度快,但持久性稍逊,适合较短赛程的比赛;胸骨长的鸽子胸肌相对均匀,飞行时风阻小,更省力,因此耐力佳,正是远程比赛所要求的素质。尾羽的长短与飞行也有关。从生物学规律看,短尾的种类适合快速飞行,长尾的种类在空中的机动性好。我们对赛鸽速度的要求甚于机动性,所以尾羽太长似乎不合要求,有些精明的鸽主会把参赛鸽过长的尾羽在端部剪去一截,从实际效果看,这样做有时会取得一些成效。但要注意的是,每种鸟尾羽的长短是与身体的比例相称的,尾羽有时起到控制前后平衡的作用,把长尾剪短可能会使鸟头重脚轻。如果你确实以为你的鸽子尾羽过长而要加以修饰的话,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每根尾羽剪掉的长度不要超过一厘米(指已完全长成的羽毛),并且要在赛前的几周施行,让鸽子有重新调整身体重心平衡的时间。单纯从生理学角度看,修长体形的赛鸽在远程比赛中似乎更占先,但从近年来的赛绩看,2000千米的冠军鸽身长均不是很长,说明还有我们不知道的因素在起作用,是今后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羽完全成熟的雄性赛鸽体重为440~500克,雌鸽较轻,为400~480克,在此范围内均属正常。一般认为,体重超过此值的赛鸽会加重飞行时的负荷,而过轻的鸽子则拼劲较差。养赛鸽者其实不必过分拘泥于绝对的体重值。经常握鸽的朋友会对鸽子的正常体重有所感觉,赛鸽的轻重要与体形结合起来估量,感觉轻既可能是体力不佳的表现,也可能是身体比重小,适合在空中漂浮的优势形体;感觉重既可能是多余的赘肉和脂肪所致,也可能是壮实有力的表现。总之,我们在评估赛鸽的体重时,要从其精神状态、体形和品系自身的特点来综合考虑,而不是把鸽子放在秤盘上,计较多了几克或者少了几克。对于某羽鸽子的合适体重,很大程度上靠鸽主在手上掂量来估计,每个鸽主可能有自己经验上的感觉标准,制定绝对的“最佳体重值”是可笑的。

头部和颈部

以往关于赛鸽的头形好坏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是重飞行时的抗风性还是重智力的问题上,其实这两点都是很重要并且可以互相统一的。

从对飞行的适应性来看,头略小些似乎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要求,近年由国外引进的赛鸽头形大多偏小,好象也证明了这一点。必须澄清的是,竞翔活动开展至今,还未精确到头形的细微差别能够决定比赛成绩的程度,因此育种家不会刻意地去追求赛鸽头部的大小,各种头形的差别更多的应该是品系的特征所致。头大的鸽子通常较聪明机灵。从表面上看,赛鸽重视的是体力素质的优劣,但智力往往也决定比赛的最终结果,譬如一羽懂得合理利用气流节省体力,懂得如何规避天敌和陌生人的鸽子,在远程和超远程赛中顺利归巢的概率就要比别的鸽子更大。我比较倾向于选择额面宽阔的鸽子。只要前额与鼻瘤,后脑、下颏与颈部均呈平滑自然的过渡,整个头颈部呈流线型外观,对飞行就是有利的。

有时侯,所谓的头部大小实际上是相对颈部而言的,颈细的鸽子头部看起来就较大;颈部较粗,尤其是颈基部粗壮的鸽子,头部就显得小。有的“大头鸽”之所以赛绩不佳,其实是颈部细弱无力的缘故,颈不够强壮或颈羽不丰满会影响鸽子飞行时的抗风能力。在选鸽时,颈部应给人以强健的感觉。至于颈的长短,那是与体形密切相关的,身体修长的鸽子颈部通常也较长,反之亦然,这是鸽子飞翔时掌控身体平衡的需要,我们不能撇开整体而单纯追求颈的粗细长短。

头部器官

喙的功能是进食,兼有呼吸、梳羽和攻防的用途。赛鸽的喙因品系的不同而有长形(如竞翔荷麦鸽)、短形(如列日鸽)和钩形(如纽伦堡鸽)几种形态,大多数国内鸽民喜欢短喙鸽,实际上可能只是审美观的问题。不管哪种喙形,都要求前细后粗,左右对称,上下喙边缘闭合性好,角质坚硬,表面不粗糙,嘴角口裂大。每种喙形(畸形例外)都出过好鸽,因此只要不妨碍赛鸽正常生活的喙均可取。

鸽鼻却很有讲究。现代优秀赛鸽的鼻瘤都具有长、窄、薄、紧的共同特点,这样的鸽鼻结构便于气体交换,对提高飞行效率是有利的。高而大的鸽鼻看起来比较性感,但却会遮挡正面的视野。理想的鼻形应该是上部不过分隆起,与额头呈平滑过渡,两侧如罩壳般包向嘴下角,也就是说,鼻腔要大,但不要耸起。健康成鸽的鼻瘤通常是白色且干燥的,鼻瘤潮湿常是患病的症状,至于成熟的鸽子鼻子仍有部分白得不彻底,被称为“断鼻”。那样的鸽子被认为是不适宜参加比赛的。我国古代的养鸽者会在幼鸽的鼻孔处作切口,据说更利于通气,其实鸟类的呼吸并不仰赖鼻孔的大小,这样的手术除了给鸽子造成痛苦,增加受细菌感染的可能外,对比赛成绩的提高没有实际意义。

鸽眼是赛鸽最吸引人的部位,在选鸽时我们往往先注意到它们的眼神。优秀赛鸽的眼睛应该是干净明亮,眼沙(虹膜)色彩洁净纯正;瞳孔圆整或略偏向前下方,收缩扩张反应快;眼球偏大,转动灵活。好鸽的眼睛偏向头的后上方,位于口裂的延长线上。眼圈的大小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但都要求紧包眼球,质感干燥细腻。好鸽的眼中应能观察到自信、机警和略带凶相的神情。以往的养鸽者非常注重观察鉴别赛鸽的眼沙(虹膜)形态,认为其形态与赛鸽本身的素质有关,后面将以单独的小节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经验老到的养鸽者在选鸽时还会掰开鸽嘴看它的喉腔(俗称喉门)气管口开张的程度。凡喉腔过于狭窄的,形状不规整的均不是远程鸽的上佳之选,这也是基于气体交换效率方面的考虑。

躯干和骨骼

鸽子常呈挺胸的站姿,因而看起来胸部特别丰满发达。胸是负责拍翅的胸大肌的所在,胸越发达,拍翅的力量越大,但在飞行中的迎面阻力也越大;胸较狭窄的鸽子线条优美,飞行风阻小,据称适应远程飞翔。但实际情况可能要复杂得多,譬如著名的李梅龄鸽就有特别厚实的胸部,它却是很好的远程鸽。所以现在的许多鸽迷都偏爱胸形粗壮的赛鸽,这是有道理的,发达胸肌拍翅时产生的力量能够抵消额外的迎面阻力,而且,大胸的赛鸽身体重心更稳定,有人认为反而能增强抗风性。只要与整个身体协调,胸大些至少是无害的。

选择宽肩的鸽子是不会错的。那意味着翅根的筋腱强而有力,翅膀更有弹性。收翅时,健壮赛鸽的翅膀从正面看与前胸结合成浑圆的球形。

好鸽的腹部是收紧的。产卵期的母鸽腹部松弛是出于生理需要,除此之外,只有精力不济的鸽子腹部才会松垮疲软。

象别的鸟一样,鸽子的腰背部骨骼愈合成整体(荐骨)。因此赛鸽的腰背部总是平坦光滑的固定形态,没有太大的变化,只要椎骨不侧弯畸形便属正常。

赛鸽的骨骼因适应飞翔需要而进化得简洁且柔韧。最早的养鸽专著《鸽经》中对鸽子的骨相有所讲究,以现在的眼光看依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摸骨至今仍是选鸽时鉴别其素质的一种手段。与素质相关的骨骼主要是

答案补充

龙骨和耻骨。

龙骨是飞鸟特有的一块纵列胸骨,用以附着发达的胸肌,因其形似船底正中的“龙骨支架”而得名。龙骨的下缘可以在胸部以手指摸到。善飞的鸽子龙骨前端稍向前弯,中段平直,至末端复向上收。这种略带弧形的龙骨上附着的胸肌才浑厚而具弹性。前后平直如尺的龙骨使胸肌扁平无力,当然不是可选之材。赛鸽在培育过程中运用近亲繁育的手段,有时会出现畸形体态,骨骼的畸形有时不易被觉察。龙骨的畸形主要有扭弯、内凹及骨质赘生,均能通过手摸来感觉到。骨骼先天畸形的鸽子应予淘汰。

赛鸽的耻骨分列在腰的两侧下方,兜撑着腹腔的内脏。耻骨必须紧而有力,具有弹性,两侧闭合完好。除产期的母鸽外,好赛鸽的耻骨间距不应超过一指宽。腹部积聚脂肪较多的鸽子会给人以耻骨紧绷的错觉,只需用手指稍加用力,就能扪及下面的耻骨。

答案补充

羽毛

赛鸽显露在体表的羽毛分为廓羽和动力羽两类。廓羽是覆盖全身的羽毛,动力羽特指产生动力的翼羽和尾羽。

对廓羽的要求是每片羽毛排列有序,整体顺滑有光泽,手感不蓬松但须柔软有弹性,羽毛的羽屑(也称“鸽粉”,是羽毛上定期脱落的微粒,有助于羽毛保持清洁和整齐,也见于鹭和鹦鹉等其它鸟类)丰富。状态良好的廓羽十分有利于赛鸽在飞行中的抗风、防雨和保温。绝大多数的赛鸽羽毛在体表形成溜滑的流线型,个别品系在额、颈等部位有耸起或卷曲的羽毛,如果其它部位的羽毛扭曲、耸立则不可取,可能是遗传上的变异所致。羽毛发育异常往往是机能异常的伴生现象,于玩赏鸽尚可,于赛鸽则不可取。

翼羽构成了翅膀的主要部分,而翅膀对于赛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翼羽可分为初级飞羽、次级飞羽、覆羽和小翼羽四部分。初级飞羽着生在第二、三指骨上,每侧共有10枚,(偶有11枚的,被称为“十一根条”。)由内侧向外依次记数,是鸽子主要的飞翔用羽,尤其是靠近翼尖的第8、9、10三枚最长的羽毛,与飞行效率的关系最大,俗称“将军条”。

次级飞羽着生在桡骨上,共12枚,短于初级飞羽,各羽的长度大致相等,计数时按由外向内的顺序。

答案补充

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构成了翅的形状,狭长的翅适合翱翔,对远程有利;短圆的翅属力量型,飞速快而不持久,对短途飞行有利。与别种鸟相比,鸽子的翅长短适中,很适合在多种气象条件下飞行,属于善飞的种类。就赛鸽的情况看,如果羽毛中心轴条柔韧有弹性,羽片致密不易裂开,各飞羽的着生间距相等,翅膀完全伸展时整体完整无缺刻便是符合要求的。参赛期间的赛鸽飞羽不能有丝毫缺损,否则定影响成绩。

赛鸽的覆羽被很形象地称作“雨蓬”,由前至后,由小到大依次覆盖着四排瓦状的羽毛,分别是小覆羽、中覆羽、大覆羽和主覆羽。覆羽构成翅膀前缘和上表面的流线型,便于气流顺畅通过翼表面。当然,覆羽不只是形状象雨蓬,在遇到不太猛烈的风雨时,也有一定的遮挡作用,覆羽排列越紧凑整齐,作用就越明显。

小翼羽着生在第一指骨上,短小而硬,在善于翱翔的种类中,起到防止空气扰流,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赛鸽的小翼羽不算发达,在飞翔中起的作用不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